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自我,改变世界——郭明晓老师的自我改变解读

2015-10-02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郭明晓老师的自我改变解读

湖南师大教科院教授 刘铁芳

当离退休不远的郭明晓第一次接触“新教育”,这个有近40年教龄的骨干语文教师突然觉得自己“完全没有资格当语文老师了”。但正是这一看似偶然的接触刺痛、唤醒、改变了她,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如今,她每年要给班上每个学生写“生命叙事”,代替传统的教师评语。几乎每月,她会给过生日的学生写一封生日信或者送一首诗歌,去赞美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每封信的落款都是“爱你的郭老师”。她不知道,在学生心理撒下的美好种子,将来会面临着怎样的风雨。她安慰自己,“不管以后会怎样,但至少他们曾经美好过”。就这样一步步走来,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后期,从自我平凡的生命之中活出“大西洋来的飓风”的能量。郭明晓老师的教师人生转变,给出了今日教师自我改变的经典案例,让我们思考教师自我改变的内涵、意义及其可能性。

第一,为何改变?教师的改变当然是要立足于中国教育的改变,为孩子而改变,但首先是为自己改变。为了让我们唯一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哪怕你50岁才开始也不迟,每一刻都是改变的起点。我们是为了自己,我们进入新教育大家庭,寻求自我教育实践方式的转变,其实并不仅仅是让我们变得很累,当然也会增加我们生命的负担,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生命更有价值,让我们此时此刻获得更有意义,这是为什么而改变。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的改变带来的是教师生命的勃发,新教育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年轻人的姿态。我在台下听郭老师讲课,和上台有一点不一样,真的感觉很年轻。是什么让她年轻呢?思考让人年轻,亲近孩子让人年轻,创造让人年轻。跟孩子在一起的过程中每时每刻让我们达到一种生命的充实,一种温暖,这一种感动比吃补药、比气功等都要好。生命的教育就是滋养生命的教育,首先是滋养我们自己的生命。教师的改变乃是教师自我生命的完善,不是渐次燃烧的蜡烛,而是不断充实中的生命。教师的改变不是让人负担更重,而是让生命更充实。我们要在教师生命的创造与不断超越中开启自我生命的解放之路。

第二,因何改变。我们改变的缘起是什么?当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庸庸碌碌,我们需要改变的机缘,一个人需要不断有精神的出离,我们要不断找到精神出逃的方式。改变郭明晓老师的就是跟新教育的相遇,一个人的转变需要外在的资源,不断地走出去。有机会一定要出去,出去其实并不是为了学多少知识,而是寻求一种从日常工作与生活习惯中精神逸出的契机,以超越个体平庸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性,我们要善于寻找契机。不断地寻求自我突破,教育实践就有会有另一种可能性。不断地寻求个人教育实践转变的可能性,其实质就是寻求另一种生活方式,寻求个体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就是选择不同的人生样式。

第三,改变什么。很显然,教师改变着眼点就是学生,所以一切的改变都是学生的改变,改变学生什么,改变学生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欲求。改变的中心,或者说灵魂是什么?以美点亮学生的内心,就是要激励学生欲求美好事物。我们所有的行动,阅读也好,日记也好,戏剧也好,创造也好,都是让孩子们从小获得一种内心对美好事物的体验,只不过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体验更深,更持久,更悠长,更深远的进入到个人长久的生命历程之中,成为个体人生的基础,真正地引导个体立于美之中,以美为基础,这就是改变学生。改变的路径是什么,或者说行动的路径是什么?根本路径就是交往,让我们师生在任何时候都是在一起,不是居高临下。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时刻想着学生,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考虑到学生会怎么看,他会怎么接受,我投下这个石子,在学生的心目中会有什么样的涟漪。教师真诚地朝向学生,开启自我向着学生的意向姿态,同时激励学生向着教师以及教师所代表的精神价值的开放性,也即形成学生朝向教师以及教育事物的意向性。要让学生追求美好,教师要成为美好事物的代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教师,你就是你所教的事物,教师自身就是教育实践的根本依据,你自己就是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第四,改变的意义。郭明晓老师的自我改变,其意义首先就是自己过的很充实,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却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教育热情与实践状态。其次受益的是学生,她曾经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周遭一拨一拨的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孩子的父母,换言之就是改变了周围的世界。她还通过各种讲课、交流,让她的改变影响更多的教师。她就是以自己的改变,改变着周遭的人们,一点点改变着中国的教育实践。世界是由我们一个个的个体构成,每一个人都是世界无数的微中心,世界的改变就是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改变开始,每个人的自我改变都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郭明晓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典型的范例,就是改变自我,改变学生,改变世界。

第五,进一步改变的方向。教师改变进一步深化的基本方向首先是人的自觉,人性的自觉。从郭老师的实践可以看到,教育的高度,或者说个人教育实践的高度,就是一个人对人性自觉的高度。郭明晓老师们已经走出了可贵的一步,并且走的比较深入,但还可以走得更远,继续深化我们人性的自觉,践行人性自觉的教育理念。目前我们对人性之柔美这一方面的理解比较多,但是对人性之粗糙、幽暗的一面还基本缺乏,这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以扩展孩子们的人性体验,以尽可能地提升他们生命发展所能达的境界。教师改变的另一个向度就是文化精神的开启,也即如何切实地立足本土,拓展视野,提升文化的襟怀。郭明晓老师自诩为“来自大西洋的飓风”,这个隐喻很有意思,所谓“大西洋的飓风”,体现了一种自然,一种力量,一种野性,我们中国人的力量发挥的不充分,要有一点野性。但是我更希望听到的是来自成都的风暴,就是卷起我们平静生活之中的一种风暴,一种野性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中华大地,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渊源。提升教育实践的民族意识与文化襟怀,无疑是教师发展的深度意蕴所在。


(进一步了解郭明晓老师敬请关注“守望新教育”之《大西洋来的飓风》——《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951期:《创造完美教室》(记者陈璇 20150107 12 版)http://url.cn/hn0yNj)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